- 王筱依;张彤进;
数字金融凭借技术赋能,打破金融服务的时空壁垒,不仅能革新交易模式,提升服务效率,更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当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本文从企业运营韧性视角出发,以2011—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企业运营韧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是促进企业运营韧性提升的有效途径,这一作用有赖于融资约束缓解、风险管理赋能和信息透明度提升这三条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运营韧性的提升效应在数字化水平较高、行业竞争程度较强以及处于东部地区的样本中更为显著。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09期 No.525 3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妤;邹梦婷;孟祥瑜;杨志豪;
政府数据要素共享既是实现数字政府目标的可行路径,也为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公共生产要素。本文以债券投资者行为反应为落脚点,从市场定价和风险防范角度考察了政府数据要素共享的微观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以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为具体抓手的政府数据要素共享,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发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作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通过信息机制发挥作用,表现为降低了发债主体和债券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了信息透明度;公共数据开放平台通过信用机制发挥作用,表现为发债主体利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提供的数据后,增强了投资效率和未来现金流获取能力,提高了盈利能力,降低了信用风险。截面异质性检验发现,前述降本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地位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外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度提升能够强化该效应。研究结论对于认识和理解政府公共数据在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债券市场定价效率提升中所起的作用具有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2025年09期 No.525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晨;王蓉;
为了充分激活金融行业数据要素潜能,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持续强化制度设计,引导金融行业建设开放、高效的数据流通环境,推动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是创新金融数据理论架构、完善金融市场模型体系、拓展金融经济理论边界的重要理论突破,加快构建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有利于匹配金融行业对数据要素共享与流通的现实需求,满足金融行业对数据安全和风险合规的基本要求,契合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长期诉求。基于此,本文在探讨加快我国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基于当前我国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国外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经验,从完善基础制度体系、强化综合能力建设、丰富空间落地场景和持续深化国际合作等视角就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25年09期 No.525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班楠楠;杜俞霏;
本文基于我国2019—2023年216个县域的面板数据,从新发展理念角度出发,构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作用机制上,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传统金融发展规模大、效率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更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在东部县域表现为“数字红利”,在中部县域表现为“数字鸿沟”。建议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数据获取和共享水平;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金融素养,逐步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同效应。
2025年09期 No.525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